在军队文职汉语言文学笔试中,诗歌鉴赏是这两年每年都有的题型。无论诗歌鉴赏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,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。陆机在《文赋》中提出“诗缘情而绮靡”,可见,一首诗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。在军队文职汉语言文学笔试中,如若出现这一类的题目,提问形式大致是: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?可是,部分考生面对一首陌生诗歌时,往往无法准确捕捉到作者的情感,这类题目就无从答起。为了帮助考生更快更准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,我们对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分类,并对每一类进行简要分析。
古诗词主要有山水田园诗、边塞征战诗、咏物言志诗、怀古咏史诗、羁旅思乡诗、赠友送别诗等几大类。
一、山水田园诗
(一)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;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、热爱;对归隐生活、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、向往。
如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:
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
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
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
这是一首田园诗,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,也写老朋友的情谊。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风光,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。
(二)对官场仕途的厌倦,对现实的不满。
如陶渊明的《归园田居》: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这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,以庆幸结束,作者追悔自己“误落尘网”“久在樊笼”的压抑与痛苦,庆幸自己终“归园田”、复“返自然”的惬意与欢欣,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,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。
(三)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。
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•明月几时有》: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词的上阙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”这几句写天上的“琼楼玉宇”虽然富丽堂皇,美好非凡,但那里高寒难耐,不可久居。作者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,这一转折,体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。
(四)对生活、人生哲理的感悟,禅意的寄托。
如王维的《过香积寺》:
不知香积寺,数里入云峰。
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。
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。
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。
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,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。此诗意在写山寺,但并不正面描摹,而侧写周围景物,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。最后看到深潭已空,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,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,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,领略宁静之幽趣。
二、边塞军旅诗
(一)建功立业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。
如杨炯的《从军行》:
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
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
雪暗凋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
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
全诗写士子从戎,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,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、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。
(二)戍边将士思乡、家中亲人(妻子)的离恨。
如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(其一):
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上海风秋。
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
这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。“烽火城西”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。荒寂的原野,四顾苍茫,只有这座百尺高楼,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。此时此刻,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“独”在孤零零的戍楼上。在寂寥的环境中,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,就像亲人在呼唤,又像是游子的叹息。最后一句,作者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“无那金闺万里愁”的心情。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、怀恋乡土的感情,但不直接写出,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。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,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,正是征人思归又不能归的结果。这一曲笔,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。
扫码关注宜宾华图教育公众号
长期更新招考消息
微信客服
微信公众号